目前,農村最常見的建筑結構形式主要包括:鋼結構、框架結構、磚混結構和磚木結構。這4種結構在抗震方面有著一定的區別:
1、鋼結構
鋼結構建筑被譽為21世紀的綠色建筑之一,其獨特的可循環使用的建筑結構,符合發展節能省地建筑和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要求。鋼結構建筑一是重量輕、強度高。用鋼結構建造的住宅重量是鋼筋混凝土住宅的二分之一左右,使用面積比鋼筋凝土住宅提高4%左右。二是抗震性能好。由于鋼材料的勻質性、強韌性,可有較大變形,能很好地承受動力荷載,具有很好的抗震能力。從國內外震后調查結果看,鋼結構建筑倒塌數量最少。從理論上講鋼結構的建筑比框架跟磚混的結構結實的多,使用年限也長。不過,由于鋼結構建筑的造價相對較高和其它原因,目前應用不是非常普遍。隨著高科技的發展,人們的觀念與生活方式也將不斷更新與變化,對建筑總體質量的要求也將不斷提高,鋼結構建筑將是人們的首選結構形式。
2、框架結構
由鋼筋混凝土澆灌成承重梁柱,組成骨架,再用空心磚或預制的加氣混凝土、膨脹珍珠巖、陶粒等輕質板材作隔墻分戶裝配而成的建筑。墻主要是起圍護和隔離的作用,由于墻體不承重,可以用各種輕質材料制成。框架結構建筑的優點是抗震性能好,結構牢固,使用壽命長,房屋的結構可以隨客戶的意愿而改變,大開間建筑均采用此結構。梁、板、柱等承重構件,可以預制,也可以澆注,現澆的房子抗震度比較高,防水性比較好,目前大多數框架結構都采用現澆。框架結構中,還有一種框剪結構建筑,又名框架剪力墻結構,它是框架結構和剪力墻結構兩種體系的結合,吸取了各自的長處,既能為建筑平面布置提供較大的使用空間,又具有良好的抗側力性能。這種結構的建筑在抗震性能上也有不錯的表現。
3、磚混結構
磚混結構是由磚墻支撐和現澆、預制鋼筋混凝土板蓋成的建筑。由于建材質量和施工質量的不同,抗震性能懸殊。磚的抗壓性強,但韌性差,一遇到67度地震破壞就會局部開裂和散落,8度時裂縫會更大,穩定性差的會倒塌。但施工質量確實好,磚的形狀規則,砂漿的強度高,灰縫均勻,這類房屋只有在10度時才會被嚴重破壞或倒塌。通常這種結構房屋易發生問題的部位和構件有:跨度大的橫梁、樓梯間墻體和開有較大洞口的墻體等。地震發生時,住戶應避開這些部位和構件進入結構穩定并具有小空間的部位,如廁所、小廚房等較安全。
磚混結構抗震性能好于磚砌體結構,磚混結構在唐山地震經歷了考驗,受災小很多,這種結構經濟實惠,會便宜一些,冬暖夏涼,磚混結構建筑一般以多層為主,其抗震性能比起上述兩者相對弱一些。底層框架的結構抗震最不利,主要是出于建筑使用功能才這么做的,底層柱子比較少,容易出現薄弱、破壞。一般首層破壞,上部結構就整體掉下去。
4、磚木結構
此類建筑在我國的農村較為普遍,用磚墻、磚柱、木屋架作為主要承重結構的建筑,這種結構建造簡單,材料容易準備,費用較低,穩定性較差,6、7度地震時極易倒塌,所以這類房屋的住戶在地震時特別要注意墻倒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