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自建房不僅要滿足居住要求,還要適應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既要解決當下的居住問題,又要滿足日后的可持續發展。然而,目前的鄉村自建房,仍然存在建筑平面布局不合理,住宅適應性、可變性差、廚房衛生間設備簡陋等設計問題。因此,在進行鄉村自建房建設時,應由數量型、居室型和不可變型轉向質量型、起居型和可變型的住宅設計。
一、自建房基地選擇原則
1.安全性:地基的堅固性,是房子的重中之重。建房之前,應對基地以及周邊的地質環境進行考察。實際在農村,村民一般都會在老地基之上進行新建。
2.規劃性:應根據村莊建設規劃或居民點建設規劃進行房屋選址,房屋建設應與生態建設緊密結合,少占或不占良田。
3.衛生性:應在大氣污染源的常年最小風向頻率的上風側以及水污染源的上游。
4.風水性:風水一直是非常受百姓們關注的話題,設計風水中的“門不可對枯樹”、“門口需開在巽位”、“不可頭重腳輕”、“前低后高”、“忌諱路沖”、“死巷”等諸多講究都是根據科學理論來設定的,切忌隨意聽從路邊算命先生的只言片語。
二、自建房結構選擇原則
由于造價與技術原因農村的自建房在結構選取時仍沿用磚混結構,但出于安全性、隔音性、可變性、長遠性價比等方面的考慮,小編建議自建房應多采取框架結構。
1.安全性:框架結構能夠達到的牢固性要大于磚混結構,抗震、安全性、承重都比磚混結構好。
2.隔音效果:磚混住宅的隔音效果是中等的,而框架結構的隔音效果取決于隔斷材料的選擇,一些隔斷材料的隔音效果要比磚混好。
3.可變性:農村家庭人口結構及從事行業的變化較快,建筑內部空間的可變性顯得非常重要,框架結構室內幾乎所有墻均是非承重的,所以改造起來比較簡單,可以按自己的想法調整布局。而磚混結構中很多墻體是承重結構,不允許拆除的。因此為滿足靈活劃分的需求,從長遠的性價比分析,框架結構具有相對的優勢。
三、自建房空間設計原則
在空間設計時應保證基本的功能齊全,設計應由門廳、客廳、臥室、廚房(餐室廚房)、衛生間、儲藏空間、陽臺等組成。要做到功能分區明確,突破過去分區不明確的建房模式。
四、滿足形式多樣化設計
目前,中國農村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許多村民也逐步從第一產業轉向了二、三產業。因此不同的村民對住宅空間的要求也不同,自建房大致可以分為基本農業型,半工半農型、城鎮型。
1.基本農業型
適合全年在家務農的村民,在設計時應考慮設置雜物房(糧食堆放空間)、農居房、牲畜舍(飼養空間)、沼氣池、晾曬空間等。
2.半工半農型
適合部分時間務農的農戶,設計面積可相對農業型較小,可脫離家禽養殖欄。
3.城鎮型
適合脫離農業生產的家庭,住宅的平面在沿街面可以增設獨立的車庫和商業門面,農業型及半工半農型自建房用以家禽養殖和農具堆放的空間可以用以種植花卉和觀賞植物。
使用框架結構的自建農房可以根據家庭結構的變換及空間的不同需求靈活調整布局,以上三種不同類型的自建房也可以實現在同一棟住宅內靈活轉換。